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管理制度 >> 正文

管理制度

运行模式

作者: admin   审核人:    文章来源: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5-05-18 00:00:00

(1) 理事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由牵头单位盐城工学院校长王保林担任主任,由来自协同单位指定的领导或专家组成理事会。理事会是协同创新中心发展的战略性决策指导机构,中心主任在理事会的领导下,负责制定中心的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人员聘任与日常管理、科研团队与平台建设、财务预算与决算、中心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和中心运行效果与人员的评估与考核。“中心”围绕学校主干优势学科组建科研实体,以期在生态建材与环保装备领域形成200人左右、三个研究方向科技创新平台。同时成立协同中心管理委员会,作为协同中心的具体工作机构,负责协同创新中心的全面建设工作,对协同创新工作负总责。并设立相应的职能机构(如《申报书》中的人力资源部、科研部、开发部、培训部、财务部等),协同开展各项工作。协同中心管理委员会由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处、人事处、财务处、审计处、资产管理处、国际交流合作处等部门负责人,相关学科学术带头人以及校外协同方委派人员组成,协同中心主任兼任协同中心管理委员会主任,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

(2)首席科学家引领的项目负责人制。这种体制的本质是有组织的法人负责制与相对自由的课题负责制相并存。为此,要建立协同中心首席科学家资源库,以科研项目总冠名权、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协同中心资源使用权和参照国际标准的首席科学家津贴,聘请首席科学家;首席科学家根据社会重大需求和研发中心建设目标,规划和审核研发中心的研究计划,指导重大项目的申报,推荐优秀人才的引进和研究团队的组建;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三大研发中心项目负责人由中心任命,在首席科学家的指导下,项目负责人负责并具体落实研发中心建设和研究项目管理工作。项目负责人拥有建设研发平台和管理项目的支配权,包括研究项目的组织、研究团队的组建、资金的使用以及对项目实施的监控。子项目的研发工作按照项目承包的形式,由子项目责任人承担。

(3)面向市场的企业化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协同创新中心担当起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在区域转化的技术经纪人角色,并对所经纪的技术商品的先进水平、成熟程度、实用性等进行充分认证。具体职责是:开拓市场空间,捕捉市场机遇;在议价和双向选择中充当媒介;组织并参与技术成果的工业化、商业化开发;在签订和履行技术合同中开展全方位服务。其运行方式是:以企业化的运作模式,依托协同创新的骨干企业建立面向市场的实体应用转化平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市场机制调动企业对成果转化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股权分配收益来调动各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以成果转化的市场收益,反哺科研,促进协同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4)创新平台与转化基地的无缝对接机制。创新平台围绕建材与环保行业的重大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取得的科研成果通过转化平台,实现产业化;转化平台通过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在满足重大需求的同时,对成果转化或者产业孵化过程出现的新的科研需求,反馈给创新平台,形成新的研究项目。通过创新平台和转化基地的高度融合,能够促成创新要素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实现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的无缝对接,加速成果的转化,进一步放大协同单位创新要素的聚集效应,激发协同单位的创新活力,这也是我校牵头成立协同创新中心的特色所在。

(5)人事管理机制与创新激励机制。建立以“流动不调动”为基础的柔性人事聘用制度,建立以“任务承包+绩效奖励”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依据的评价监督机制,建立以任务与成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实行核心层共享和协作层优先的资源配置原则。

(6)创新型人才协同培育机制。培育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必须确立寓教于研的思想观念,建立起“工程项目导向、岗位任务驱动”创新型人才协同培育机制,创新平台利用子项目研究的课题资源,为学生提供研究课题,配备专业导师;参与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岗位,配备企业导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